ManBetX首页登录·(中国)登录入口

钟群鹏

科研方向:材料服役与失效、无损检测、安全评估

个人简介: 钟群鹏,1934年生,浙江上虞人。1952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一部),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苏联专家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专家,我国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分支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我国失效分析学会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40多年来在金属材料的断裂模式与机理、弹塑性断裂判据与安全评定、失效损伤的早期检测与治愈机制、宏微观断口物理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失效哲学理念与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主持或参与重大失效事故分析和预防决策500多案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惠彬

科研方向:从事航空发动机高温结构材料及热障涂层、形状记忆合金和磁致伸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个人简介: 徐惠彬,1959年生,1992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到北航任教,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在德国留学期间与导师Müller教授一起揭示了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滞后本质,被同行学者称为“理想伪弹性Müller-Xu热力学理论”。回国后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高温结构材料及热障涂层、形状记忆合金和磁致伸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指导的博士生中获得全国优博和全国优博提名各1人。徐惠彬教授1994年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年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宫声凯

科研方向:高性能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高温氧化防护涂层和热障涂层的材料与结构设计、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制备工艺、服役表征; 高温结构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设计、单晶工艺、高温氧化及服役失效机理。

个人简介: 宫声凯,1956年7月生,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1988年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从事航空发动机用高温结构金属间化合物及热障涂层材料工艺研究,获包括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张涛

科研方向:主要从事非晶合金等非平衡金属材料的形成、制备及物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个人简介: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非平衡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会青年研究会理事等职。1993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任助手和副教授;2003年回国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

蒋成保

科研方向:磁性功能材料及晶体生长

个人简介: 蒋成保,男,安徽无为县人,196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anBetX首页登录院长。1990年于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获得博士学位。爱尔兰Trinity College访问学者和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0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1年度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一直从事磁致伸缩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和金属功能晶体生长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973”课题等。已在Nature子刊、Acta Mater和AP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SCI他引近1000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做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0余次。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固体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性分会委员会委员、《稀有金属》和《稀土》期刊编委等。现任ManBetX首页登录院长。

郭洪波

科研方向:先进航空发动机热防护涂层;先进高能束流表面改性。

个人简介:郭洪波,1971年生,湖南湘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anBetX首页登录党委书记。1995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2006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和日本东京大学和国立材料研究所工作,2006年5月归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一直从事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温/超高温防护涂层研究。 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两机基础研究专项、基础加强重点项目、973课题、863、预研等国家国防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担任高温结构材料与涂层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表面分会主任、中国高温腐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检验委员会副主任等。 【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发明专利】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学术活动】担任国际ECI热障涂层会议联合主席,担任国际材联先进材料会议表面分会联合主席。

张峥

科研方向:机械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材料的疲劳、断裂 材料的力学性能 失效分析案例库和专家系统

个人简介: 张峥,男,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材料的疲劳断裂和检测技术应用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表征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行业重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分会委员等。

赵新青

科研方向:金属及合金的相变和力学行为、金属功能材料

个人简介: 赵新青,1962年10月生,1984年和199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系和吉林大学材料系,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清华大学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至2003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马德里材料科学研究所从事纳米材料相变研究工作;2004年初回国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至今。目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anBetX首页登录教授,博士生导师。

贺杨堃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主要贡献:开发多种室温具有优异内禀永磁性能的新型非稀土永磁单晶,提出磁致伸缩性能显著提升的方法,提出基于铁磁性与拓扑耦合的载流子高迁移率的实现方法。

张海天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张海天,1989年10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5月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师:Roman Engel-Herbert)。2018年6月年获得美国吉尔布雷斯学者基金(Gilbreth Research Fellow), 于普渡大学工程院开展独立研究工作(合作教授:Shriram Ramanathan以及Kaushik Roy)。2020年11月入选中组部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2021年9月全职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anBetX首页登录。主要研究兴趣: 1.功能相变材料的调控及类脑计算器件应用,2.磁性功能材料,3.纳米材料。近年来在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pplied Physics Reviews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他引1000余次。研究成果被美国国家自然基金(NSF)、美国能源部(DOE)、和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等专题报道,被Science、Nature Mater.和 Nature Commun.等期刊引用和评述。

侯慧龙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侯慧龙,男,1986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先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6年~201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2016年~2019年)和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2017年~2019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入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副教授。目前致力于绿色(零温室效应潜能)和高效(卡诺循环效率50%以上)的新型能量转换技术中弹热制冷材料与器件的高性能化及多场调控研究,部分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以第一发明人受理美国发明专利2项,在国际马氏体相变会议、国际相变制冷会议等作特邀报告多次。获评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2020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并担任国际相变制冷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和国际项目评审人。

赵士腾

科研方向:1)先进结构材料在极端(高压、高温、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2)金属材料的强韧化机理及多尺度微观组织设计; 3)透射电子显微学

个人简介: 赵士腾,201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获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硕士,2017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材料科学博士,2018-2021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国家电镜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5月入职北航ManBetX首页登录。 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多尺度塑性变形、断裂、固态相变以及微观组织设计与调控研究:(1)揭示了一些列材料在强剪切力作用下发生固态非晶化的一般性现象并提出了位错二维平面堆垛诱导非晶形核的热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冲击波“力致非晶化-热致原位再结晶”制备梯度纳米功能材料的新方案。(2)与合作者一道揭示了Ti-Al合金,CrCoNi中熵合金中存在短程有序并阐明了其对塑性变形影响的微观机制。(3)阐明了电塑性导致Ti-Al合金塑性变形中位错构型由局域的二维平面集中转变为均匀的三维波状分布,从而提高材料强塑性的原理。(4)发现了纳米级晶粒细化会显著增强Al-Mg合金和钛合金塑性变形不稳定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本构关系。

吴素君

科研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强韧化机理和技术,结构完整性和安全评估,结构损伤容限和剩余强度评估及服役寿命预测,材料疲劳断裂磨损等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关系,极限环境下材料脆化及表征等。所研究材料包括钛合金、铝合

个人简介: 教育学历和工作经历: 1979-1983:学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83-1986:硕士,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986-1988: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系国家开放实验室。 1988-1992:研究工程师,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 11/1992-05/1997: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系。导师:John F. Knott 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由ORS奖学金(Award)和 Birmingham大学奖学金资助。 06/1997-02/1998:研究助理,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系。 03/1998-12/2003:研究员,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系。 11/2003-现在: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anBetX首页登录。高级研究员(Hon.),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系。 06/2004-现在:高级客座研究员,首钢技术研究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会理事。英国结构完整性论坛(FESI)理事会理事。

骆红云

科研方向:1)(超细及纳米)材料制备及其损伤机理、表征、监测; 2)低塑性加工纳米梯度材料表面完整性; 3)生物材料及仿生材料。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教授,中国质量协会理事。近年来主要从事(金属和生物)材料和结构缺陷连续动态综合监检测相关的材料损伤机理、表征及概率完整性评估以及低塑性加工材料表面完整性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及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国家973、**97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民用航天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省部级主管部门和企业委托的科研任务。获得省部级奖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和ISTP检索。主编及参与编写著作4部,在国内外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2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

逄淑杰

科研方向:主要从事非晶合金等非平衡金属材料的成分设计、形成和性能的基础研究及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钎焊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个人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04年应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教授。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田纳西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入选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李岩

科研方向:1、金属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微观结构、相变行为和功能特性等基础科学问题;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设计及应用技术。2、生物医用材料:新型钛基形状记忆合金功能特性及应用技术;镍钛记忆合金表面改性及应用技术;可

个人简介: 1994和1997年在吉林大学获本科和硕士学位;2001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9月到2003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anBetX首页登录博士后;2003年9月至今,北航ManBetX首页登录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振传”交流基金访问学者、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主持在研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其他项目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项(其中12项为第1发明人),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张天丽

科研方向:稀土永磁材料制备、磁路设计及应用;高性能磁致伸缩材料制备、器件设计及应用研发。

个人简介: 2005年毕业于北航ManBetX首页登录获博士学位,2007年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2009年聘任副教授。承担过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科技部863课题、航空基金等科研项目,并作为骨干参研总装预研、航空支撑、基金委创新群体等项目。在APL、JAP、SMS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2007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李然

科研方向:从事新型块体非晶合金及衍生材料的设计研制、玻璃形成机制、微观结构控制以及物理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新型超高比强块体非晶合金的研制与物性研究; 2)新型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

个人简介: 2007年博士毕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anBetX首页登录;2007-2010年为德国莱布尼茨固体与材料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洪堡学者);2010年8月起受聘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anBetX首页登录。主要从事新型块体非晶合金材料的组成设计与研制、合金玻璃形成机制及其相关物理化学性能评估,并基于非晶合金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及纳米多孔材料,至今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SCI引用次数达700余次,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获得由第16届国际亚稳、非晶及纳米材料会议(ISMANAM)学术委员会评定颁发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奖(Best Young Scientist Award)。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王敬民

科研方向:磁性功能材料

个人简介:200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ManBetX首页登录获学士学位,2005年和2009年分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anBetX首页登录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作为首批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系学习,2009年留校在北航ManBetX首页登录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郑蕾

科研方向:量子力学及第一性原理计算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个人简介: 2001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评聘为副研究员职称。从事基于第一原理计算的新型功能材料及高温结构材料、陶瓷防护涂层的研究,并承担特种功能材料与薄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

共30条  1/2 
首页上页